一谈起体检,都会想起西医体检,用精密仪器探测人体的各项参数,做出疾病诊断。不过,西医检测出来的不是病因,而是症状,更重要的,它检测出来的都是质变以后的症状,质变之前的量变过程是很难检测出来的。比如,癌症的检测,一旦检查出来就是往往都是晚期,而之前的量变阶段却一点也检测不出来,这都使疾病的预防和病因的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
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一旦质变了,治疗的难度高了,成本也高了。因此,在质变之前的量变过程就进行防治,避免疾病的质变,就能够大大降低治疗成本,也使人有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可是,西医是诊断不出来疾病的量变阶段的。它一直是以局部的细胞病变为病,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没有发现细胞病变,那就是没病。而细胞一旦病变,那就是质变,如何能够检测出质变之前的量变状态,才是体检的目标。
对此,西医是无能为力的,而我们中医却可以大有可为,原因就在于中医更接近真理的病因学。
受西医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国人是不理解中医病因学的,它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之上的,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很多人会问,这如何量化,又用什么精密仪器可以探测出来呢?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很难量化,能够量化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体的不平衡。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乱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此时百病皆消。因此,不管什么病,我们只要检测出身体的不平衡的方向和不平衡的量就行了。
不平衡在中医上也叫主不明,或者说偏心,更确切地说就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当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产生西医上所诊断出来的疾病。
我们中医要诊断的目标就是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个功能系统,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一旦目标清楚了,我们就可以用中药之偏来分别平衡五个功能系统之偏,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时百病皆消。
显然,西医上的病都是已经发生了质变的疾病,而中医上的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人都有病,因为人一生下来都有某种体质偏性,它造成了人先天体质上的不平衡,不过,这种偏离平衡的程度不大,并不会引起显性的症状。怕就怕在后天因素对这种体质偏性的不断加剧,使它偏上加偏。如寒性体质,经常吃寒性的食物,经常处于寒性的环境中,都容易使体质偏性偏上加偏,到了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质变就发生了。
中医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判断出疾病在质变之前的量变过程,处于哪一个阶段,并提前预防。方法和治病一样,那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只要身体偏离平衡不达到一定极限,疾病的质变就不会发生,这样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