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3-10-15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中医知识

如何理解五行与六气

中医人都知道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而对于为什么少阳配相火,阳明配燥金,太阳配寒水,厥阴配风木,少阴配君火,太阴配湿土?其原理机制是什么?却未必了了。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有如下论述:“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而一年之中的六气主气排列顺序如下:一之气主气:厥阴风木,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

为什么会有太阳配寒水,太阴配湿土,阳明配燥金,厥阴配风木,少阳配相火,少阴配君火?
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注意之前的语法,XX之上,YY治之,中见ZZ。XX表示主气,也可以说是地球之气的特征;YY表示客气,是天之气的特征。天之气也叫客气,是随着年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为地球的自转,所以每年的客气会有变化。这个是地心学说,以地球为观察点出发考虑的。
所以,古代的人,地心说是正确的,因为人们观察一件事物,总要固定一个观察参照点,那么地球在自转,只能认为地球是不变的,然后来观察天体,其实就是相对位置的观念。

至于中间ZZ,ZZ就是生活在地球之上,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类了。注意到XX和ZZ在三阴三阳的互为表里的关系,这里面的道理也是值得深思的。
关于少阳火与阳明火。少阳为一阳,少者小也!古人把少阳又称为幼阳、稚阳、嫩阳,所以少阳的“火”为“小火”。因此,少阳火热伤津,仅仅表现为“咽干”。阳明为两阳,古人把阳明又称为盛阳,所以阳明的“火”为“大火”,阳明火热伤津,就表现为“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

少阳的“火”是一种被束缚的“火”,这从少阳病的主脉-弦细脉中可以感受到。就像春天,气温虽然已经回暖,但空气中仍会飘来一丝寒意,让这个“暖”如同被束缚着,不是那么奔放。所以少阳的“火”容易向内用力,攻冲窍道,出现耳聋、目赤、口苦、咽干、目眩、心烦等症。


阳明的“火”是一种张扬的“火”,这从阳明病的主脉-大脉中可以感受到。就像夏天,气温完全张开翅膀,尽情释放它的热量,热的那么彻底那么痛快。中医把阳明里热的病机概括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因此阳明的“火”表现为五大热症: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足见阳明之火极尽张扬之能事。

少阳的火因为是郁结的火,所以当“火郁发之”,用小柴胡汤。而阳明的火因为是燎原之大火,所以宜用白虎汤寒凉直折。

至于六气中的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都是偏热的因素。少阴君火温和一点,而少阳相火会更猛烈一些。但君火和相火当令的时候,气温并不一定很高,因为太热的时候,会把地下的水汽蒸发上来,在天空凝聚,阴雨天会偏多。

尤其是少阳相火司天的时候,在夏天常常会有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像2016年和1998年。这个和人出汗是一个道理,属于地球的自我平衡。只要出汗了,就没那么热了,如果汗出不来,绝对会热出病来。

三阴三阳囊括无穷。对中医来讲,只有两种病,一种是阴病,一种是阳病,但这与中药的归经又不能相配。圣人以气治病,凡夫以药治病。

中医的证思维,从一气混元,到阴阳二气,到天地人,再到阴阳和。阴阳运动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象,重要的是去理解象,而不是整天阴阴阳阳,虚虚实实。理解了象,就反观了阴阳。

为中医者,《伤寒论》是最好教材。其他书有很多也很杂,均在其次。等你烂熟了《伤寒论》,再去总结三阴三阳在疾病中的体现,就会跳出条文,认识上就得到深化和广化。再去反刍感悟三阴三阳的象,最后直接以精神层次和三阴三阳相往来。病人和你相视的第一眼,你已经洞穿他的三阴三阳,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望而知之谓之神”!


< 前一个:中医必学篇:六腑的通和用!(要学懂)
> 后一个:中医高手的核心思想篇!(干货)
Copyright © 2022 中医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2345678  XML地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