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宗为山东省着名中医孙鲁川之子。其孙氏医学,肇自清末,祖传五世。至三世孙鲁川、四世孙朝宗,医名鹊起,从游者众。孙朝宗,为孙氏从事医学第四代,自幼拜当地针灸名家苏兆仪为师,尽得其传。尔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所积心得颇多。
1.便秘健脾养血方
白术50克,当归、桃仁、杏仁各10克。以上4味,水煮2遍,取汁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用于便秘,便干难下,舌淡红苔白,脉沉。久秘大便干结病人,乃阴不足以濡之。若攻而下之则更伤津血;反之,若一味滋润则脾湿不化,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下之润之暂用有效,久则大便更秘。盖便秘一症本源在于脾胃虚滞,而调理脾胃虚滞之药首推白术。白术有通便之功,能使津液分一半于大肠,一半于小肠,善治久秘、虚秘。故临证重用白术,可使脾气健旺,津血得复,便秘可疗。
2.燥咳、音哑惯用方
细辛、黄柏、薄荷各5克。以上3味先煮黄柏30分钟,后下细辛、薄荷再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日分2次温服。用于急性咽喉炎,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咽部轻度红肿,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皆由肾阴不得上乘,肺阴为之灼烁所致,法当坚肾阴生津,肺气清宣津得升,上焦弥漫之火,势必廓清,其音可复。
学习和运用体会
细辛性味辛温,主入肺与肾经,入肺以宣发肺气,可发汗化痰,祛风止痛,主治咳逆上气,鼻塞多涕;入肾以通精气,正如《本草从新》所谓:“温行水气,润肾燥。”孙朝宗先生指出:“细辛散肺气,人人皆知,不知细辛还可入下焦以激发肾气上达于肺窍,厥功甚伟也。”临证中凡逢肺肾阴虚之燥咳,咽喉燥痒及阴虚音哑,中风失语等证,则采用肺肾同治,俾其肾阴得升,肺气得宣,诸症可疗。
3.冠心病常用四逆汤
甘草6克,干姜、炮附子各3克。以上3味,以文火久煎两遍,取汁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用于冠心病,胸中苦闷,不时作痛,痛时左侧较重,有沉重感,阴天疼痛频繁,时出虚汗,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脊背畏冷,过劳则心悸汗出,气短似喘,口淡乏味,纳谷不香,二便调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少阴虚寒,治遵《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条治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医理真传》指出:“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干姜)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意也,真火复藏,命根永固,又得永生也。”症属少阴病者,少阴虚寒,心阳欲绝,治宗《伤寒论》“脉沉者,急温之”之意。以小剂量四逆汤助少阴君火徐徐升起,此即《内经》“少火生气”之意,阳气旺一分,阴气退一分,阳气大振,阴霾自散。若予大剂四逆汤,大肆猛进,势必犯“壮火食气”之戒。阳气既回,虑津液不与同化,变为无根龙雷之火,遂加当归、人参养血益气之品,缓缓调治。显而易见,经方用之得当,虽小其制,亦能取得良好效果。曾治陈姓冠心病患者,投瓜蒌薤白剂半月而未见进退,孙朝宗先生细询病史体征,患者自谓虽易数治,“心中冷,甚则脊背冷”之征象始终未能缓解,苦不堪言。恍然悟及方证“心中恶寒不足者”七字,亟投以四逆汤;然而“心主火,主血脉”复加当归、川芎活血补血,以疗“逆气里急,心腹诸节疼痛”。自于方证相符,虽四逆汤小其制而缓图之,亦收阳气回而阴血随之。气主煦而血亦濡之之效,岂可谓之偶中乎?
4.顽固性失眠酸枣仁汤
用于失眠,心中烦热不得眠,甚则惊悸盗汗,头目眩晕,口干咽燥,精神淡漠,每夜入睡仅1~2小时,亦多梦纷纭,易于惊醒。脉弦细数,舌红绛苔淡薄。证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法以养血柔肝,清热除烦,安神定志。
生酸枣仁(轧细)80克,甘草10克,茯苓30克,知母20克,川芎10克,生龙齿(轧细)30克,五味子(打破)3克,以上7味,水煮两遍,取汁600毫升,夜服400毫升,早服200毫升。
学习和运用体会
孙朝宗先生用酸枣仁汤,酸枣仁剂量曾用至130克始克顽证。考仲景酸枣仁汤用酸枣仁2升,由此案证治可见,仲景以酸枣仁为主药,则其剂量当数倍于他药,是有其临床实践依据的。
5.低热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低热,午后烦热,动辄汗出,倦怠神衰,不思纳谷。脉虚数,舌淡苔白腻。伤寒瘥后发热者,当以小柴胡汤主之;一般患病既久,又非柴胡证,乃少阴气血两虚,营卫不和之病。治以调和营卫,敛阴合阳。
桂枝、白芍、甘草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生姜12片,大枣(掰)12枚。以上7味,水煮两遍,取汁600毫升,日分3次温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方,取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涩敛固精、镇潜收敛,诸药相合,共达阳守阴固、潜镇固精之效。低热经久不已,实乃由劳甚气血衰少,以致阴阳两虚,宜宗《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之。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热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体温先升后降而病愈的特点,此或是阳气来复,阴津渐和的缘故。
6.调理脾胃惯用方
(1)消理方:柴胡、升麻、厚朴、陈皮、茯苓、扁豆、炒山楂、干姜、大枣,意在调中理气,化滞散结。
(2)导滞理方:炒枳实、炒枳壳、陈皮、厚朴、山楂、泽泻、柴胡、葛根,意在理气导滞,清利湿热。
(3)顺气理方:乌药、甘松、木香、陈皮、制半夏、小茴香、柴胡、泽泻、肉桂、干姜、大枣,功在理气调中,祛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