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的东西最重要,想不通问题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返回最基础的地方去找解决方法。
2. 龙骨安神,因为有钙。小鱼有钙,不能安神。钙不是安神的原因。萝卜和人参化学成分相似,但萝卜是人参天敌,补药克星。(推理逻辑错误,反证)
3. 中医很科学。按照《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病,按照症状,用方子治病,一定会好,而且按照它说的步骤好,可重复,可检验。
4. 人有灵魂。中医从灵魂上治病。药方疏通灵魂上的运输能量的管道,所以一定比从肉体治疗更快更好。
5. 灵魂的是无形的,气是无形的,以现在的技术无法理解,也许将来可以。所以,学习中医要用传统的气的概念来。
6. 五行,金木水火土,是能量的转换。在系统中加入能量,它就会按照这个结构转化。
7. 学习把脉,一定是需要很多人,大家相互把脉,才容易明白脉象。几个人自己玩是玩不出的。
8. 凡是用植物根的中药,药性是往头上跑,凡是用果实的中药,药性是往下降。因为根要向上输送水分,果实成熟了要往下掉。植物的个性灵魂和每个部位的个性灵魂,都反应在药性上。不仅仅如此,动物矿物也是如此。只有树立这个观念,开药才会灵验。
9. 课堂规则:想睡就睡;要做刁客(挑剔的客人)。
10. “问”比“答”重要。
11. 如果让自己保持在“不知道”的状态,那么身体就会象一个黑洞一样,会让你从每个时刻,每个经历,吸收那个答案。当你跟自己的无知和平相处,你会顺畅的得到答案。(这句话太好了,其实跟jobs的stay foolish, stay hungry非常相似,真家伙从没变过,只是打扮穿戴不同)
12. 讲庄子,写下“我不懂”的问题,然后,周一到周五,答案就自动出现了。(类似的一个说法,玩具老师:将你的问题,讲给玩具小熊听,等你讲完,你就得到答案了。)
13. “当你很喜欢问问题的时候,你的心是那种很敞开,很有空虚感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心情。在学习上,如果你能够随时跟你的空虚感和平共存而不慌乱的话,你几乎不要花力气就什么都会了。所以我每次要学什么的时候,我就列张清单:我不会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也不会那个,让自己充满了空虚感,然后不多久,什么都学会了,这很快乐的。”
14. 吃中药,就不要吃水果青菜,会洗掉药性,但可以喝茶。只有两种中药不能喝茶,其中一种是梅毒的特效药。吃补药,不见效,就是因为又吃了生冷,水果,牛奶等等东西。
15. 中医的第一观念:人有灵魂。中医的第一条铁规:物心不二。有形的物质世界,和无形的心灵能量世界,是连在一起的。
16. 五脏辩证,跟物质联系多一些。如果肝阴虚,西医化验会有相应的指标。
17. 六经辩证,跟物质无关,直接作用在灵魂的能量通道上。盲肠炎病人,手脚冰冷,脉细欲绝,是足阙阴肝经有问题,有坏能量,用疏通这个经络的方子,一喝就好了。
18. 八脉辩证,如果六经虚损太久,病症会连带到八脉上。治疗八脉,方剂少,针灸多。
19. 一般人,十二正经气都不够用,八脉上也没多少气流通。如果练到十二正经气充足,才会慢慢到八脉上去吧,是人体升级用的。
20. 六经出问题,每个经络对应不同的病症。按图索骥。
21. 六经辩证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癌症,红斑狼疮的最有效路径。癌症的能量是在六经运行传播的。
22. 按照《伤寒论》的六经辩证治感冒,越治越好,越治越准,治上几年,你就突然会治疗癌症了,因为道理一样。
23. 一个人得扁桃体炎,过三个月,肾丝球坏掉了。足少阴肾经,起于肾,终于扁桃体,经气逐渐衰退,整条经络完蛋。但,补不起来,出现这个情况不是饮食作息小毛病导致的,而是情志导致的。一个人天天生活再害怕和担心之中,同时又做着自己完全不想做的工作和岗位,才会肾气衰绝。
24. 肝经的毛病,来源于好辩,想让别人符合自己的意志。病难治,是因为人的情绪毛病太多,又不改。
25. 有形的物质是阴,无形的能量是阳。血是阴,气是阳。阴阳是相对比较的,气和精相比是阳,和神相比是阴。
26. 《黄帝内经》,《伤寒论》,不是人智慧能达到的,应当来源于史前文明。
27. 学中医,你如果想一开始就百发百中,就要学《伤寒论》,还有它的另一半《金匮要略》。学完它们,你再看《皇帝内经》,会理解的更好,否则即使能背下来,也不太能理解。
28. 肾气是随着你的灵魂来到肉身,支持你这一生的类似电池一样的能量块,它不属于人世间。它是其他脏器的银行,大老板。它是先天之气。它是你一生能量的总根源。
29. 后天之气,是脾胃之气,是吃东西吸收的营养得来的。
30. 人,阳虚才会发胖,肥肉是阴实。如果补药补肾没用处,用全真派的炼气方法吧。
31. 有慧根的女人,例假一个季度一次,动了凡心,就会一个月一次。jt的妹妹有例证。
32. 古代女人,守在闺房,运动少,病在血,血多气少。现代女人不同了,用药也不同。
33. 中医治疗咳嗽有五十多种方法,五脏加六腑各乘以五,九九表一样,非常复杂,非常精细。
34. 阳气旺盛,沉。修道用铅汞比喻。高血压是阳虚,阳气不足,上浮。阳气旺盛,会流鼻血,但血压不高,如小孩子。
35. 你不能调理心情,遇事心乱,气就乱,身体就受伤了。大多数病由此而来。(乐嘉的色彩性格学的每种颜色,恐怕都有致病的可能。总之,有色就是有漏,就是有毛病。)
36. 脉象跟着四季变动。
37. 五脏六腑关系:肝胆相表里属木,肺跟大肠相表里属金,心跟小肠相表里属火,脾胃相表里属土,肾跟膀胱相表里属水。实心的是脏器,属于阴,收藏,五臟,繁體就是能收藏的肉。空心的是腑,属于阳,流通。
38. 六经系统的关系:太阳寒水气是膀胱和小肠经,阳明燥金气是胃和大肠经,少阳相火气是胆和三焦经,太阴湿土气是脾和肺经,少阴君火气是肾和心经,厥阴风木气是肝和心包经。
39. 如果生活作息不好也不想改,不治。如果情绪上有想不开纠结的事情,不治。治不好。
40. 流汗消耗元气。流汗太多要补元气。做了身体更好,心情更好,叫运动,做了更累更疲劳,叫劳动。
41. 心肺不可以锻炼。要尽量让心肺休息。
42. 滋阴的药,能检测出化学成分。补阳气的药,检测不出有效成分,但就是有用。
43. 疾病传化的过程:阳实->阴虚->阳虚->阴实。
44. 阴阳两虚先补阳,因为阳生阴,气生水,神生精。
45. 五脏藏精,五脏藏神。神,魂,意,魄,志,分别藏在不同的脏器。所以,器官移植会让人性格变化。(人哪里有自己啊,无我,都是各种不同的组合而已)
46. 把脉要用右手,右手比较有抵抗力,能阻止外来病气。
47. 五行为什么是五?只有是五,才能让元素之间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结构,其他数字都不行。(为什么是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呢?生灭是变化,时间的,我克,克我,是空间的。有时间,有空间,这些就来了。)
48. 让你的肾好起来的能量叫志气,让你肾坏掉的情绪是恐惧。人忘记了灵魂来自另外一个地方,将来还要回到那个地方,所以对肉身的得失心太重了,害怕受伤,害怕失去,就有恐惧。一恐惧,命门之火就会熄掉。
49. 足太阳膀胱经,里面走的是寒水之气,从督脉边流过,命门之火,将寒水变成暖水气,上蒸,到了后脑勺,后脑勺有三个穴道,有风池,风府,外界的阴气从这里进来,将水气变成云,开始下雨,这个雨可以冷却五脏。五脏,只要是一直上火,就会老化,只有雨很丰沛的时候,五脏的火才会被润泽。身体各种发炎和损毁,也是靠水气修补。修道家功夫的人,就练这个,逆运河车,将下流的河水倒转上来,身体五脏不老。
50. 如果你的追求是技艺上的,如果短期内进步很大,快感高过性满足,可以很长时间不需要性。一定有高层次的东西出来,才能放下低层次的东西。
51. 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张他这辈子要走的地图,你把他推到一个不相干的渠道,他的志就没了,肾也就毁掉了。失志,也会让人肾气不能上行,结果性欲特别大。
本文来自:JT叔叔
附: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
——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
——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程国彭《医学心悟》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张从正《儒门事亲》
57、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
——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吴瑭《医医病书》
6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6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
——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6、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7、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
——赵学敏《串雅内编》
6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孙思邈《千金翼方》
6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70、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庄邺策
7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
72、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
7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
74、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7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
7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7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
7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
79、士商失业,动辄悬壶,朝读方歌,夕已行道,《素》、《灵》、《内》、《难》,本未知何种书名;张李刘朱,雅不识何时人物,解得二三汤剂,公然自翊万能,此不学无术,误人误己,其弊曰妄。
——张山雷《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宣言书》
80、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81、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
——秦伯未·语,摘自吴大真等辑《秦伯未医文集》
82、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极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3、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4、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邈传》
86、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园。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87、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
——岳美中·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8、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精与博的辨证关系,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必须要达到精通、精纯的程度;非基础的,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便须博览,要广泛地涉猎。
——任应秋·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9、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
90、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91、(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92、(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93、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4、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9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0、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