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3-10-26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探讨中医

再谈新冠及两个案例


三年疫情,恍若隔世。其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眼见鲜活的生命绦然而逝,甚至来不及告别、祭奠和转身;听政府的话,困守在一座小镇哪也不去,不给国家添乱。宁肯错过无数风景,也不扩散病毒;口罩戴了三年,酒精用了若干桶,最后一针疫苗的针感犹在,防护几乎做到极致,可最终还是阳了!


国人一边是对新冠疫情有绝对话语权专家们的信赖,一边是对核算造假者的怒不可遏。一夜之间,98%的无症状感染者竟成了98%的“小阳人”,一时间洪水滔天,无岸无边。

国家错了吗?没有。新冠之初,病毒凶残,致死率高达恐怖的3.4%,国家以倾国之力对疫情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权,可以说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伴随新冠病毒迭代变异,毒力已经明显减弱,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绝非可与疫情之初的原始毒株同日而语。再者,新冠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越来越强,感染人数呈几何级数倍增。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世界是个地球村。国家要建设,百姓要吃饭,不可能长期闭关锁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冠病毒的全民免疫屏障构建,不仅必要,也是必需。
专家错了吗?没有。疫情之初有专家发声:疫情可防可控,没有出现人传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仅已经出现人传人,人传人还是这次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有专家在疫情初期大胆预测,疫情会在2020年3月抵达高峰,5月结束。结果直到2022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专家仍然在预测:98%的阳性病例是无症状感染者,仅0.08%的阳性病例会发烧

结果国家真的放开后,短短20天,全国就陆续迎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高峰。更有媒体预计,春节前后新的高峰将提前到达。疫情发展到这一步,几乎让所有专家都大跌眼镜!专家错了吗?没有错。错的是专家太相信冰冷的数据,而不相信基层医生的实践;错的是专家只相信实验室里的虚拟模型,而不相信事物的趋势和演变;错的是老百姓太相信专家了,以致于有的自己阳了还为专家说话:专家是人又不是神?你不能太苛求人家。

说苛求其实也不算苛求,防疫专家往往大权在握,一言九鼎。专家的预测
对国家职能部门制订防疫大计、统筹战疫全局,对国民在疫情期间的认知、应对甚至生命价值取向,都有举足轻重的关乎,至为重要,怎么能算是苛求呢?!

眼下,面对纷繁错杂的新冠疫情,阳性也好,阴性也罢,核酸检测的公信力已经大打折扣。老百姓们感冒药,发烧药,做好个人防护才最重要。给老铁门提供几点建议,虽然说都是老生常谈,但是还都挺实用:

1.戴好口罩。有条件的,最好选用N95,因为N95于面部生理特征最贴合,戴上之后基本不留缝隙。当然,其他医用口罩也有效,但是不能不戴。2.随身自备一点酒精棉片,乘坐电梯或出入门时,只要按过电钮、摸过扶手,就随时消毒手。3.接收包裹、快递,拆掉外包装后第一时间丢进垃圾桶,并消毒手。4.回家之后的手机,必须消毒。包括正反、面,及侧面。5.疫情高峰期,尽量回避聚餐、聚会及各种娱乐场所,减少面对面的社交活动。

“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中医治疫病,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


朱某,男,98岁,2月3日入住南阳市中心医院。入院前一天,朱某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经治疗效果不佳,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入院时,患者体温最高38.5摄氏度,精神萎靡,伴咳嗽咯痰、喘促胸闷、周身乏力、口干口苦、纳呆等,舌红绛,少苔,脉弦细数。四诊合参,辨证为发热(少阳证)。

方药: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北柴胡15克,黄芩10克,葛根15克,北沙参20克,苦杏仁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炒枳壳12克,瓜蒌皮12克,佩兰10克,甘草6克。免煎中药2剂。每天1剂,开水冲调,少量频服。次日,患者便恢复正常体温。

2月5日,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咯痰、胸闷乏力减轻,未见口苦,稍觉口干,仍脘腹胀满、未大便。方显效,继续按前方服用药剂。

2月9日,患者精神转佳,体温正常,稍有咳嗽无咯痰,喘促胸闷,进食较之前增多,未见脘腹胀满,仍周身乏力,隔日排大便。查体,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此属高龄患者,脾胃虚弱,余邪未清。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北沙参20克,麸炒白术12克,砂仁6克,茯苓20克,陈皮6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炒薏米30克,炒鸡内金1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苦杏仁6克,炒枳壳6克,甘草6克。免煎中药3剂,每天1剂,开水冲调,少量频服。

2月12日,患者精神可,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进食可,稍觉乏力,二便可。调整前方后再服2剂。

2月13日-14日,患者复检核酸,为阴性。

2月14日,患者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明显吸收。专家组会诊认为患者新冠肺炎已治愈,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以补益肺脾、醒脾开胃之剂继续调理。

用药感受:患者辨证为发热之少阳证,给予和解少阳之剂。患者间断发热并伴有大便干结、小便黄等症状,故兼以银翘散清热解毒,方选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服药后,患者体温正常,咳嗽胸闷减轻,但精神仍差,纳呆乏力。患者高龄,脾胃本虚,加之余邪未清,故调整为香砂六君子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以健脾益肺、化湿和胃,巩固疗效。

案例2:

2020年2月3日上午9点,患者侄女通过微信求助。方某,女,65岁,低热3天,咳嗽,无痰,无食欲,体温维持37.5-38℃之间,后背胀痛,失眠,焦虑,甚至有幻听。医院CT检查:肺部有磨玻璃影。诊断疑似新冠肺炎。居家隔离。
刻诊:面黄暗,唇色乌暗,舌白腻水滑,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诊断:湿温证(疫)
治则:清热利湿,清外透内
处方:小柴胡合三仁汤加石菖蒲
柴胡15g,黄芩6g,姜半夏10g,炙甘草6g,杏仁10g,白蔻仁10g,薏米仁20g,厚朴10g,通草6g,滑石20g,竹叶10g,干姜5g,南沙参15g,石菖蒲10g。5剂,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150ml。
医嘱:忌生冷、油腻、甜点
2020年2月8日上午10点,反馈:服药次日热退,精神好转,胃口佳,现有轻微咳嗽,咽喉不适,无痰,两胁不适,胸中如堵,呼吸不畅,入睡困难,时感脑中有人说话声,附舌苔照片:
舌白腻厚,舌中黄,面暗无光泽,眼无神
告知患者:口服西药全停(患者诉发病前曾输液三天,具体药物不详)。
诊断:寒湿内停,病在膈膜
治则:解表散寒,理气化湿

处方:宣痹汤合止嗽散加红景天、三仁
枇杷叶20g,郁金10g,通草6g,淡豆豉10g,紫菀20g,桔梗10g,百部10g,荆芥10g,陈皮15g,射干10g,白蔻仁10g,薏米仁30g,杏仁10g,前胡20g,红景天5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80ml。
医嘱:忌生冷、油腻、水果
2020年2月9日晚9点,反馈:核酸检测阳性,已收治隔离区,因隔离区内每天为患者发放中药,建议先停患者自带药。
2020年2月11日中午12点,患者反馈:自服隔离区内发放中药,完全不能入睡,十分痛苦。余观其处方分析其内生麻黄可能导致失眠,告知继续服自带药,暂停隔离区之药。
2020年2月17日下午1点,患者反馈:一直坚持服用二诊处方,又自取3剂,现一切安好,核酸两次检测均为阴性,下午康复出院。
舌苔水润微黄腻,舌质红,诉:睡眠不佳,余无不适。医嘱:避风寒,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待疫情之后,继续调理。全程微信指导中药治疗,检测转阴康复出院,善莫大焉!
按:
1、临床主诉分析:根据患者微信提供资料,低热3天不退,乃正虚邪恋之象;咳而无痰乃为肺气不宣;体乏无力乃湿困太阴脾经,湿性黏而重浊;后背胀痛乃为太阳膀胱经受损,湿邪阻络;失眠焦虑幻听,乃为少阳郁热,胆气不足;纳差神疲,乃湿阻脾阳,胃气不和;面黄暗,乃气血不足,阳气不能外达;舌胖大有齿痕为水湿内停之象;舌中白腻为中阳不足;唇暗为气滞血瘀之象。
2、《温病条辨》第43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3、三仁汤走中焦而开上焦,气化则湿亦化,宣畅气机。宣痹汤定位少阳三焦气分,湿郁偏于上焦,重在轻宣三焦肺气,调畅中焦脾胃,其药轻清如“治三焦如羽”,其舒畅透湿,疏透兼清,以治胸痹,呕哕。止嗽散主太阴风寒,温润平和,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4、方证及药证思路:患者乃柴胡脸;无食欲及体乏力切合“默默不欲饮食”;失眠焦虑切合“心烦喜呕”;胸中如堵切合“胸胁苦满”;低热为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当见一证便知,故小柴胡首选。



< 前一个:中医的关键理解:水代谢
> 后一个:怎样学《伤寒》?
Copyright © 2022 中医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2345678  XML地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