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外感病,第一时间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刚刚发现感冒迹象,就马上采取措施,那很快就可以将病堵回去。
我一再提醒大家,外感病的最初阶段很重要,就像着火了,刚刚有个小火苗, 浇一杯水或者拿衣服一扑,它就灭了;
如果等到整个屋子都烧起来了,甭犹豫,快跑吧,除了消防队谁都灭不了它。
感冒时,虽然大多数人都外寒内热,但治疗的时候,还是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调整。
举个例子,内热如果很重的话,会发烧不退,这时候就得加一味清内热的药,它就是生石膏。
前两天有位朋友发烧,去了医院,医生给他开了罗红霉素和双黄连,让他回家体养。
回家后,他烧到了三十九度左右,来电话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推荐了石膏粳米汤。
我让他去药店买生石膏十五克(量不算大),然后用一把大米和它熬,等米熟了,就喝那个米汤。
一般烧过了三十八度的人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十八度以下就不用了。
这位朋友下午服用了生石膏米汤,结果到了晚上,体温就正常了, 后来也没有再烧过。
石膏粳米汤:最快最有效的退烧办法。
民国名医张锡纯就特别善用石膏。
他用生石膏试着给自己7岁的小孩子治好了感冒发烧,他再钻研医书《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生石膏实际是微寒,他就明白了:
其实生石膏不像人们说的是大寒,只是微寒而已。
从此张锡纯对用生石膏就心中有底了,他用生石膏治了几千例,效果都非常好,他自称用了一辈子,由此总结出来生石膏该怎么用。推广生石膏的用法是他对中医的贡献。
锡纯自己说:“生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他的石膏粳米汤一方,用起来真是有如神助。
下面我把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石膏粳米汤的原文摘录于下。
【原文摘录】: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生石膏(二两,轧细) ,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腕。
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
石膏粳米汤:生石膏10-15克,轧细,粳米20克左右,用水三大碗,煮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汗出而愈。一般情况下,很快就可以退烧。
大家看,生石膏是透内热的,它可以将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大米熬成的米汤趁热喝下,借着这股热气,可以让身体出汗,驱散体表的寒气;同时粳米还可以调和胃气,历代典籍中皆有记载。
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
《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养生方法,多食粳米粥 。
粳米既不让生石膏伤了胃,又能让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可以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因为这个药退热效果好,也不伤正气,而且是一味不苦的中药,孩子也能喝下去。
很多家长不用中药就是因为觉得中药退热慢,口感又差,孩子喝不下去。
所以,石膏粳米汤真是适合儿童的退热良药,而且热退后也不会像吃退烧药那样轻易反复。
后来张锡纯说:(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注:煅石膏千万不能用。煅石膏是受外伤用的,它有助于肌肉的恢复。煅石膏不能口服,生石膏可以口服。
以上仅供参考,不可自行服用。(来源:伤寒论经方学堂)
张锡纯:生石膏治外感实热不伤人,可放胆用之
石膏之质,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
特是药房轧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开生石膏,亦恒以煅者充之,因煅者为其所素备,且又自觉慎重也。故凡用生石膏者,宜买其整块明亮者,自监视轧细(凡石质之药不轧细,则煎不透)方的。若购自药房中难辨其煅与不煅,迨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药汤即断不可服。
附案一
长子荫潮,七岁时,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苦服药,强与之即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饮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三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痊愈。夫以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六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
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
附案二
同邑友人赵厚庵之夫人,年近六旬得温病,脉数而洪实,舌苔黄而干,闻药气即呕吐。俾单用生石膏细末六两,以作饭小锅(不用药甑,恐有药味复呕吐)煎取清汤一大碗,恐其呕吐,一次只温饮一口,药下咽后,觉烦躁异常,病家疑药不对证。愚曰:“非也,病重药轻故也。”饮至三次,遂不烦躁,约四点钟尽剂而愈。
附案三
同邑友人毛仙阁之三哲嗣印棠,年三十二岁,素有痰饮,得伤寒证,服药调治而愈。后因饮食过度而复,服药又愈。后数日又因饮食过度而复,医治无效。四五日间,延愚诊视,其脉洪长有力,而舌苔淡白,亦不燥渴,食梨一口即觉凉甚,食石榴子一粒,心亦觉凉。
愚舍证从脉,为开大剂白虎汤方,因其素有痰饮,加清半夏数钱。
其表兄高夷清在座,邑中之宿医也,疑而问曰:“此证心中不渴不热,而畏食寒凉如此,以余视之虽清解药亦不宜用,子何所据而用生石膏数两乎?”答曰:“此脉之洪实,原是阳明实热之证,其不觉渴与热者,因其素有痰饮湿盛故也。其畏食寒凉者,因胃中痰饮与外感之热互相胶漆,致胃腑转从其化与凉为敌也。”
仙阁素晓医学,信用愚言,两日夜间服药十余次,共用生石膏斤余,脉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