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疮顽症治分阴阳
作者/张存悌、卓同年
“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
《圣济总录》谓:“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故作疮也。"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变在肾。
本文总结李可治验案例,将此病分为阴阳两途论治。通常阴虚倡用引火汤,治愈本病120余例,多数一诊痊愈,无复发;阳虚倡用理中汤加肾四味等,凡遇火不归原证而脾胃虚弱之病人,即投上方,皆效。
病案举隅:
案例1:
陈某,男,68岁,复发性口腔溃疡30年,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发出针尖大之红疹,灼痛。1周内蔓延至两腮、下唇内侧、舌两侧,1周后由红变白,渐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溃疡,20日后又渐变红色,1月左右渐愈。
或劳累过甚,或饮酒过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气恼,暴怒,几分钟内便满口一齐发病。轻则一月一发,重则一月数发。最重时溃疡扩展至咽喉部,则只能喝一点凉奶或流质食物,痛如火灼,寝食俱废,苦不堪言。 四处求医,除西医对症疗法外,曾服中药导赤散、凉膈散、连理汤、调胃承气、丹栀逍遥,皆无效。
刻诊:脉洪大,面赤如醉,双膝独冷,夜多小便。证属高年肾阴下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燔。
予引火汤大滋真阴,油桂小量引火归原:熟地黄90g,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油桂2g(米丸先吞),3剂。
药服1剂,症退十之七八,3剂服完痊愈。追访半年,虽偶尔饮酒或情志变动,亦未发作。
案例2:
女工,燕某,29岁。患口舌生疮6年,1月数发,时愈时作。近1月来,因流产后恣食瓜果生冷,复因暑热,夜睡不关电扇,门窗大开,又遭风寒外袭,遂致身痛呕逆,食少便稀。外感愈后,今晨口舌突发白色丘疹一圈,灼痛不可忍。按脉细弱,舌淡欠华,面色萎黄,腰困膝软。此属肾虚脾寒,虚火上僭。
《证治准绳》治此类口疮,用四君七味(六味加肉桂)合方加元参、细辛,极效。其立方之义,以四君培土敛火,以七味引火归原,加细辛火郁发之,更加元参之善清浮游之火,治热以热,凉而行之,治火不归原证有覆杯而愈之效。
但本例病人,脾胃气弱殊甚,寒凉滋腻不可沾唇,变通如下:红参(另炖)10g,焦白术、云苓各30g,炙草、姜炭、细辛各10g,油桂1.5g(饭丸先吞),肾四味各15g,3剂。
二诊:诸症均愈。予补中益气汤加肾四味,另用紫河车粉5g冲服,10剂,培元固本,以杜再发。
本文摘自《霹雳大医:李可》丨作者/张存悌、卓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