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3-10-29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探讨中医

麻黄升麻汤应用思考


临床上,麻黄升麻汤证怎么理解?麻黄升麻汤怎么用?麻黄升麻汤方证表里同在,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药物组成也是寒热并用,表药为重,里药较轻,不容易理解和应用。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株,黄芩十八株,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这一条的关键是讲急则治其标的意义。该方用于表证未罢,病又入里,但尚未造成真阳虚损的过渡时态。从条文析,伤寒(太阳伤寒)六七日表未解时被误下,病入于厥阴半表半里、阳明热与太阴饮寒热错杂互结偏于寒并伤及津血,而且表证仍在,表里三焦同病。寸脉沉而迟,表与上焦邪热结聚而脉气无力鼓动,出现喉咽不利,唾脓血等症;下部脉不至,关、尺脉伏而不见(伏脉),提示中焦、下焦寒热(阳明太阴少阴热与寒饮瘀血)之邪错杂闭结内伏,脉气不得宣通。

中焦可交通表里上下,升降阴阳气血,统管制衡表里内外上下,中焦寒饮、津伤损及胃气,会出现“阴阳气不相顺接”(《伤寒论》337条)的手足厥逆,还会出现“上虚不能制下”(《金匮要略》)的泄利不止等症,正如《伤寒论·平脉法第二》所说“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此时虽有中下焦的寒热互结错杂诸症存在,但主要矛盾,也就是核心病机在于表邪的郁遏困束,虽须标本兼治但重心应放在迅速透表祛邪逐瘀血解结上来,如果任由表邪持续内陷,出现泄利不止,病就难治了。

实际上我们对这一条的理解时,应当是将“麻黄升麻汤主之”这句话放在“唾脓血”之后,再以“泄利不止者,为难治”结尾。因为病入太阴而“泄利不止”,将造成阴阳欲脱,就是四逆汤证或通脉四逆汤证了,胃气、真阳虚衰,机能沉衰,不能再用大剂量麻黄为首的麻黄升麻汤方了,即所谓《伤寒论》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伤寒论》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麻黄升麻汤中包含多个经方,如桂枝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黄芩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理中汤、越婢汤和越婢加术汤、当归四逆汤,功效很多面,有解表透邪,清热解毒,逐瘀破结,调和营卫,燮理阴阳,温中化饮,养血补津,祛湿通痹。治疗的核心病机为表束里虚,营卫不和,热伤津血兼挟湿阻。凡与此病机相应的外感内伤表里同病诸证皆可应用,特别是可用于流感的辨治,临证治疗范围甚广。应用这个方子的要点是中病即止,药力集中,令其作用持续,即“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以下为笔者应用麻黄升麻汤的一则医案。

【附】仝小林医案两则:

例1、外感乳蛾

患者,男,62岁。因外感患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未予重视,3日后因外出散步感风寒而诸症加重。自服超剂量头孢呋辛酯片、金喉健喷雾剂、白藜芦醇以及龙角散后不见缓解。刻下症见:咽喉部疼痛剧烈,夜晚难寐,怕冷,舌淡胖、齿痕,苔白厚腻。查体见左侧咽弓充血肿胀,左扁桃体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III度肿大。右咽弓稍红,右扁桃体I度肿大。西医诊断:“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乳蛾,郁火证。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处方:生麻黄15g、升麻60g、川桂枝15g、野菊花30g、金银花30g、生甘草30g、云茯苓30g、桔梗15g、牛蒡子15g、柴胡9g、葛根15g、生姜15g。当日患者扁桃体III度肿大减为I度,咽喉部剧痛消失。


例2、外感喉喑

患者,女,40岁,素脾胃虚弱。因外感风寒之邪发为感冒,流涕,咽痛,恶寒甚,伴体温升高。第2日诸症加重,症见流脓涕,轻微咳嗽,咯痰色黄、质黏,询问医师后服用银翘解毒丸2丸,双黄连4支,另开柴葛解肌汤方药2剂。服用2日后恶寒稍见缓解,余症仍在。第3日因加班咽喉受累,工作9小时后突发暴哑,咳嗽加重,自行含服金嗓子喉宝未见效,遂求诊于仝小林教授。刻下症见:失音,咽喉疼痛,咳嗽连连,咯痰色黄、质黏,青黄脓涕,恶寒,舌淡胖齿痕,苔白腻。西医诊断:急性咽喉炎,声带病变;中医诊断:喉喑,郁火证。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处方:生麻黄15g升麻60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牛蒡子15g、青黛包煎9g、芦根60g、桑白皮30g、云茯苓45g、生白术30g、陈皮30g、川贝粉分冲6g、生大黄9g,3剂,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分服。服1剂后患者已能发声,3剂后喑哑即除,咽痛大为缓解。

按:两案均为麻黄升麻汤治疗郁火证的典型案例,且均因外感风寒之邪失于治疗,导致邪气深陷于里,日久化火,火热郁阻伤肺,肺气失宣。病案一中患者咽喉部疼痛且充血肿胀、扁桃体化脓,乃为阳郁火毒循肺经上犯,结于咽喉,故发为乳蛾,其切合麻黄升麻汤方证之“喉咽不利,唾脓血”症状。同时,患者亦有“舌淡胖”“苔白厚腻”等脾湿之象,故选方以麻黄升麻汤为基础,以诸风药升提为主,配以云茯苓健脾除湿。方中选用利咽排脓之桔梗,既针对扁桃体化脓的体征,又可引药上行。病案二中突发暴哑,咽破声嘶,乃为阳郁于肺。喉为肺之系,主发音,肺气遏闭,火毒上攻,故喉受影响而失音,此为古人所谓之“金实不鸣”。仝师以麻黄升麻汤加减,由于患者素有脾胃虚弱,故较病案一相比,此方加大补中之力,以大剂量云茯苓、白术以及陈皮健脾胃而化湿。同时由于患者肺热较重,故以芦根清宣肺热,桑白皮泄肺火而止咳。

仝小林教授认为,麻黄升麻汤主要适用于郁火证之重症,可与李东垣的“三升阳方”即升阳散火汤、补中益气汤以及升阳益胃汤一齐作为治疗郁火证的靶方。相比于其他三方,麻黄升麻汤宣散郁火之力最强。郁火证虽在外表现为火热,但其本在于脾虚。因此,麻黄升麻汤在散郁火的同时亦兼顾中焦脾胃,用茯苓、白术、干姜等补益药温中健脾以治其本。在治疗郁火证的靶方中,除升阳散火汤主要以解表散郁为主外,其他三方均注重固护脾胃,且有不同侧重点。其中麻黄升麻汤偏重于温阳健脾,更适用于脾阳虚弱;升阳益胃汤侧重于除湿健脾,以脾虚湿盛者为佳,而补中益气汤则大补脾胃之气,主要用于以中焦脾气虚弱为主要表现者。


麻黄升麻汤作为郁火证重症的靶方,清上温下,寒热同调在大力拔除阳郁火毒的同时亦兼顾其本。仝师认为麻黄升麻汤的临床运用要点包括邪陷阳郁、火毒上攻以及脾胃虚寒此三者缺一不可。麻黄升麻汤的特色之一在于风药的运用。仝师临床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郁火证时秉承李东垣“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的指导思想常重用风药麻黄、升麻以发越阳郁。麻黄作为全方的君药在仲景原方中用量最大,仝师临床根据郁火证患者阳郁的程度,常用至15g以加大全方开郁透邪之力。升麻具有升阳举陷,发散阳郁之功为麻黄升麻汤之臣药。自金元时期起升麻即被封为“升举阳气”的专药其“性温味辛气味俱薄”的升浮特点,被认为能引阳气自右而上达肤窍腠理散阴火而升提清阳。此外升麻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尤适用于肺经火毒。



< 前一个:十八反十九畏是错误还是正确??
> 后一个:有意思:黄元御圆圈的应用…………
Copyright © 2022 中医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2345678  XML地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