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3-12-06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探讨中医

小方大用:临床运用小方治病的体会


我们在治疗时,要尽量“方精药简”,避免“大杂烩”,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这样既能有效的治病,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下面就举一些我用小方的体会。


(1)乌头煎:《金匮要略》曰:“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如曾治一60岁男性患者,在怀仁县医院就诊怀疑是脉管炎,但我通过检查认为他并不是脉管炎,因为他双足发冷,麻木对称,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白格氏试验(--)。此以麻木为主症,不伴疼痛,就是一个简单的寒证,并没有阻塞不通的现象我就开了两付乌头煎:川乌9克蜂蜜15克,嘱其如一付后如病症解除,则第二付就不用服了。结果头一付后症状大减,两付后就痊愈了。
(2)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如治患者王某,男,19岁,平素一日三餐用冷水就馒头,某日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口中吐粪,被送入医院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当时病人腹痛难忍,因为疼痛剧烈还曾用头撞墙,当时准备用车将他转院治疗,当将患者抬上车时,他痛得翻转打滚,面色苍白,我急忙上前触诊,脉已细得快触不到了,我当时就开了一剂大黄附子汤:大黄和附子各用了五钱,细辛用了二钱,急抓回煎好后就准备与服。因当时患者呕恶欲吐,我就嘱其先服灶心土(水泡),之后紧接着服了汤药,服后果然未吐,服药两小时后,患者又翻来覆去疼痛难忍,诉说有些下坠之紧迫感,似有便意,还未等护士端来便盆,他已排上很多大便,粪中呈硬块状的干粪有十余块,且粪水夹杂,患者便后腹部松快了,但出现气短乏力等症,遂静脉推注葡萄糖补充能量,且嘱其静卧休息。下午时患者就能慢慢进些汤水了,后经调养数日,痊愈出院。


(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记得1957年治疗一例姓王的男性患者,他是灵丘人,是地区医生训练班的学员,那年“亚洲流感”在中国暴发,当时训练班71人中就病倒了40多个,有以表证为主的,有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还有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的,而此患者是一个较重的胃肠型感冒。当他脱水较重的时候,当时的另一教员就准备给他输林格氏液,当时患者呕泻不止,眼窝深陷,颜面苍白,手足不温,脉细弱,输了三瓶(一瓶500毫升)液体亦未止住吐泻,我当时给他开的就是本方:黄芩、生白芍各四钱、甘草二钱、半夏三钱、生姜三片、红枣四枚。患者下午三、四点服药后到了晚上就想吃东西了,他吃了几片饼干,并未呕恶,到了第二天,再不出现水样便,后经调养痊愈。

(4)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此方治疗食已即吐之证,此类病例很多,在此略举一二。1971年,有一白姓居民的儿子,七岁,因呕吐不止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各种办法不效,后经人介绍让我去医院会诊。诊见:患者双目略有下陷,体温不高,食已即吐,寸脉滑大,即认为是上焦有热,遂给予本方:用大黄一钱半、甘草一钱,嘱其先少许抿点儿(不要大口喝下,以免引起幽门痉挛),停顿3、5分钟后,再将其全部喝下,一付后,当天就未吐,到了第二天也没吐,于是中午就出院了。还有一例一岁的患儿,喝水、米汤及母乳也要吐出,我就予以大黄甘草汤,大黄二分、甘草一分,用开水稍泡后,喂后即愈。一定要记住此方证的特点是“食已即吐',就是吃完了就吐,而不是慢性的吐,如痰饮的吐、肝胆病人的吐以及胃癌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5)一味麦门冬汤:1973年,曾治一患者,是我校刘处长的叔叔,诊见口唇干燥,面色青黄无泽,烦躁憋气,体温37.C,全身还有浮肿现象,舌边紫,舌苔黄而干,脉弱大,患者已服药无数皆不效,医院认为是肝炎近乎肝硬化。《成方切用》云:”一身洪肿者,麦门冬汤主之。“此方不是《金匮要略》的那张麦门冬汤,此方只一味麦门冬。我当时给他用了二两麦冬,十枚大枣,煎好后一次服下,嘱患者服后第二天看情况。因为我治浮肿,一般常用的方剂是小青龙汤、真武汤、胃苓汤、五苓散、猪苓汤,我不好用阴药,但他这病为阳病(证),脉弦大,故可用此方。患者当晚就把药服下,服后到了晚上11点左右就睡着了(以前到了晚上烦躁难以入眠)。凌晨四、五点种晨起后小便解了很多,第二天上午来复诊时,患者把昨晚服药后的情况以及晨起小便的情况告诉了我并用手按四肢皮肤说浮肿已明显减轻,还说今天自觉不烦躁了,口干舌燥亦减轻,这时我才按顺序给予治疗,治肝,保护脾肾,整体论治,运用联合方组。此便患者的症状表现,是由于肺有燥热,使肺清肃之气失司,这样一味麦门冬,养肺胃之阴而生津,通过生津而又润肺,且得滋润,复其清肃之功,因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功能得以恢复,则可把正常的水液敷布,而口干唇燥自除,把多余而且不正常的水从小便利出,则浮肿自消。这样既解决了干燥的问题,又解决了浮肿的问题。

(6)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1964年曾治一19岁的女性患者,当时患者因关节疼痛上楼都很困难,视其皮下结节较为严重,色发红,诊其脉并不洪大,询其也不想喝水,膝关节有时发冷有时发热,我当时就开了一剂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各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红枣四枚。第三天见到其父,他说今天女儿腿上的红疙瘩都没有了,疼痛也不明显了。后来又开了桂芍知母汤,嘱服5、6剂,又过了4、5年,有一次遇到了患者父亲,他告诉我说:”孩子服了那几付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所以仲景的方是治本的,风湿可以治愈。此例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有皮下结节,西医检查一般抗链”O"高,认为是风湿结节,且红结节一般是按热证处理的,但前医多用寒药未效,而我用桂枝附子汤取效,可知此非热证。(7)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我用此方治疗四大类病证:1>妇女不孕症(脾肾阳虚型,特别是肾阳虚型。)2》男子阳痿(肾阳虚型)症见颜面苍白,手足厥冷,阳事不举,脉沉。鹿茸、肉苁蓉、仙灵脾等都是阴阳双补的药,除了附子、乌头是纯补阳的,其他药都不是。因此,肾阳虚型阳痿用白术附子汤,补阳效果非常好。3》慢性腰疼,症见手足厥冷,且足冷更甚者。4》习惯性流产:症见乳房发育不良,性冷淡,尺脉沉细,西医检查往往有子宫发育不全。用此方需要抓住四点:一是四肢厥冷,二是面色苍白,三是不想喝水,四是脉沉细。此方我临床应用较广,且疗效甚佳,所以我常说:“咱们开方不屑一顾贪大求多,方精药简往往有奇效
(8)猪苓散:(治水毒的呕恶不止):《金匮要略》云:“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猪苓散方: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此方是治水逆的,就是由于水气病、痰饮病引起的呕恶不止,一定要有用,服上散剂后,工就分布在一起国粘膜上,我用此方治疗了10余例“尿毒症”的呕吐不止。我的体会是:凡化验非蛋白氮、尿素氮高,超过60--70毫克/分升的尿毒症的呕吐,用此方是很有效的,一般情况服四顿即可,发间治一女性患者连牛奶、米汤服下后亦要吐出来,肚子很大,腹水严重,非蛋白氮90毫克/分升左右,医院已报了两次病危,我先给予猪苓散,三顿就把吐止住了,然后才开始治疗她的肾炎尿毒症。我平时常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止呕,但有时解决不了问题,同需有猪苓散,我也曾试过将这三味药煎汤服,但效果不好,不如散剂,所以仲景丸散膏丹各有妙用。此方也不能加半夏等止呕药,加上后反而不见效了
(9)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甘草附子汤;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10)吳茱萸湯:《傷寒論》中的相關條文是陽明篇的“食谷欲吐,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少陰篇的“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及厥陰病篇的”幹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我常用此方治療西醫所稱”美尼爾氏癥“,即中醫的頭痛、頭暈、頭眩之證,伴四肢逆冷,惡心欲吐或吐涎沫者。

1981年,我校辦公室主任老邱同誌惡心嘔吐、吐涎沫,頭眩暈、面色蒼白,我診之脈沈,四肢很冷,於是處以本方原方兩付,服藥後,四肢溫,頭暈惡心止。還治過壹名姓田的女患者,自述頭暈得很嚴重,量血壓較低,我開的也是吳茱萸湯,因為她的癥狀較重,所以我給她用的是小紅參,處方如下:小紅參、吳茱萸各6克、生姜3片、紅棗4枚,兩付藥後就痊愈了。此方與澤瀉湯的區別是:澤瀉湯(證)是突然眩暈,沒有手足厥逆、吐涎沫等癥,而此方的眩暈往往同時伴有四肢冷、吐涎沫。

(11)幹姜人參半夏丸:《金匱要略》雲:“妊娠嘔吐不止,幹姜人參半夏丸主之。”此方是治療妊娠惡阻的壹個方子,本方除了人參之外,幹姜、半夏均是妊娠慎用或禁用之藥,這說明張仲景在用藥上真神了。憶曾在廣靈治過壹個婦女,從妊娠壹開始就嘔吐,壹直嘔吐到七個多月,找我診治時,全身已很消瘦,開始我用的是小半夏加茯苓湯,不效(還需特別指出,懷孕時不可在止吐方中加伏龍肝,因為它有收縮子宮的作用),這才用幹姜人參半夏丸,三味藥各用壹錢,水煎服,壹付後,患者自覺胸腹舒服壹些,嘔吐有所好轉,兩付後就不吐了。到後來,我就囑其將這三味藥等分,做成丸劑,壹次服壹錢的丸藥。還曾用此方治愈過大同口泉壹老漢,嘔吐不止,曾用過各種降逆止嘔劑,如丁香柿蒂湯、溫膽湯、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厚樸湯,皆藥效不顯,後用幹姜、半夏、人參做丸,囑壹頓服壹錢,共服丸藥壹兩後病愈。
(12)桂枝湯:桂枝湯是調和營衛之要劑,所治甚廣,這裏只談談其治療妊娠反應的用途。妊娠兩個月之後、三個月以內這段時間裏,孕婦體內有壹新生物在其子宮內安居,而且還需要各種營養,這時孕婦的體內環境(內分泌)就會有所改變。此時孕婦就難受、不適,似感冒又不像感冒,全身酸痛困倦,吃東西不香,選擇性很強,懶怠、嗜睡,晨起惡寒,中午煩躁,尤其午飯後非要睡上壹會兒,這就是壹種“奪血”的預兆。因為嬰兒所需的營養物質,需要通過血液循環才能從母體通過胎盤送過去,妊娠婦人的這種不適感就叫做營衛不調,我們給她調和營衛,諸證就會自除。壹些人往往機械地理解妊娠婦人不用“桂”,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如曾治壹29歲女性馬某,我校校醫,懷孕後除惡心嘔吐外,全身倦怠無力,我診其脈滑,沒有其他異樣,我就開了壹劑桂枝湯,她當天晚上服了頭煎,第二天早上復渣。第二天下午又找我時說:“門老師,您這點小藥挺頂事,我今天感到格外精神。”我又診其脈,寸脈不大,亦無其他不良反應,即囑其將原方繼服壹劑,服後就壹直很好了。

(13)甘草幹姜湯:《金匱要略》雲:”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幹姜湯以溫之。”此方所治虛寒肺痿之證,仲景說是土不生金了,(整理者按:余未見仲景曾於何時說過“土不生金”,在仲景書中關於五行者可謂是絕無僅有,門先生此說當為他自己的認識,並非仲景之原意,明者察之。)屬中氣過虛,脾寒到極點了,影響至肺。本方可治肺痿的咯血,脈搏細弱或略數,但不能治肺膿腫(肺癰)的咯血。我同時也用此方治療中焦虛寒的胃痛。

(14)桂枝加芍藥湯:《傷寒論》原文:“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此方也就是小建中湯去飴糖。我在臨證時用此方治療胃痙攣的疼痛及消化性潰瘍,處方:生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4故,方中白芍必須用生白芍,用炒白芍無效。此方治療虛性潰瘍效果很好,如伴有四肢不溫,則屬氣虛,於此方中加黃芪,即黃芪建中湯去飴糖,方中含芍藥甘草湯以解痙,桂枝湯調和營衛,黃芪桂枝五物湯治血痹(壹般這種人面色蒼白,帶點兒血虛血痹),小建中湯治中虛裏急,所以此方為氣血兩顧、陰陽兩顧之方。

(15)調胃承氣湯:甘草性平,味甘,有緩急止痛的作用,芍藥甘草湯中用之,調胃承氣湯中亦用之。調胃承氣湯用後並不是瀉肚子很嚴重,就是因為方中有甘草,它起到了壹個“緩”的作用。我曾用此方治療壹些“煩”的病人,他並不是上面說的“梔子豉湯”的心中懊惱的煩,而是“熱實”的煩,脈象有力,有的大便還幹,欲解除此煩,必須用調胃承氣湯。還有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孩“吃多了”,晚上睡覺不安寧,晨起面部不幹凈,有時吃東西嘔吐,(這時)小量用個調胃承氣湯效果很好。我壹般用大黃、芒硝、甘草各6克。總之,此方證的特點是輕微的實熱。

(16)真武湯;<傷寒論》中真武湯的條文見於第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及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民,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我常用此方治療慢性腎炎,但要抓住幾個要點:不想喝水,浮腫,腹水,四肢不溫,脈搏沈細。腎炎,用六經分析,它在少陰(慢性腎炎)就用“真武湯”;假使它在太陽(急性腎炎)就用越婢湯,甚至我們可以用帶麻黃的方子,如麻黃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急性腎炎;它水射上焦,我們用小青龍湯;水射上焦偏低壹點,我們用苓桂術甘湯;如果有表證,沒有汗,脈偏浮,我們就用越婢湯;假使既有表證,同時又涉及了裏,我們就用越婢加術湯。總之,水氣就是個太陽、少陰的問題。



< 前一个:肾损则内寒,肝郁则内火。如何解决?
> 后一个:领悟了这个道理,治病就不难
Copyright © 2022 中医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2345678  XML地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