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3-10-30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养生 >> 健康养生

一个扶正祛邪的方子,在内能把正气养起来,在外又能把邪气赶出去


1


中医有增强免疫力的方子吗?这样的方子太多了!


只不过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不讲这个词,中医叫正气,增强免疫力就是在扶正。


桂枝汤就是这样一个扶正祛邪的好方子,在内能把正气养起来,在外又能把邪气赶出去。既没有内忧,又没有外患,其乐融融。


能够把方子开到这么完美的,非张仲景莫属。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条文里出现的第一首经方,再加上它实在是太好用了,后世也称它为伤寒第一方。


想到这个方子是几千年前就有的方子,我就觉得中医真是神奇。伤寒论里面的方子很多现在都还在用,治疗效果还很好。


伤寒论的原文是,“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有点怕冷、怕风、鼻子流鼻涕,有点发烧,有点干呕,可能有时还出点汗。写的非常形象,这就是桂枝汤针对的感冒类型。


中医认为人有卫气和营气两种气,一种是保卫你的「卫气」,一种是滋养你的「营气」,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里的「脉」指的不是经络,而是血管。


血管中伴随着血液一起流动的生命能,叫营气;而血管外的肌腠、组织之间的生命能叫卫气。


皮肤腠理比较虚疏的人,当他受到风寒的时候,他皮肤的抵御力不很好,风一吹,就跨过了皮肤的防卫。


“风伤卫”,寒邪进入体表,这时需要组织第一道防守反击,把体表的寒气通过出汗排除出去;防止寒邪继续侵入内里。


2


桂枝汤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桂枝汤含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我们拆开来分析。


1、桂枝


肉桂树这种植物,中国古代叫它做「梫」树,因为它具有一种「侵」的力量。


在肉桂树的周围几公尺的范围,是长不出其它杂木的,「风气=木气」会被它净空、排除。


而这力量有多强呢?中国人也做过实验:把肉桂木做个小木桩,钉到其它树上,那棵「被害树」第二天就死掉了。


它可以把木气打到魂飞魄散,无法再留存于树中支撑那棵树的生命力。


现在研究认为,桂枝能让人心脏活力增加,从动脉更强地把血液泵出去,流到全身。


同时桂枝,还可以治气上冲,使其下达。感冒的时候人有的时候会想吐,吃不下饭,气也容易堵在中焦脾胃,桂枝就可以下气。


2、白芍


白芍与桂枝正好相反,桂枝往外伸展,白芍往内收敛。

现在的研究认为,白芍能让人静脉的血往回收,往心脏走。同时,白芍可以松弛筋脉和肌肉,缓急止痛,还可以养肝血,柔肝止怒。
因此桂枝和白芍合在一起,一个动脉加大泵出,一个静脉加大回收,就让人的血液循环地更好,加强新陈代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


3、炙甘草
甘气补土,炙甘草在身体加快新陈代谢的时候补充身体的中气,补充中土元气。
炙甘草对心脏也很有好处,有一个心脏病的名方炙甘草汤。
甘草如果生用,可以泻火解毒,用甘草泻火,和用苦寒药泻火是不一样的。
甘草、黄芪、人参同用,那是「甘温除大热」,元气够,抵抗力好,自然就不会「发炎」也就是「上火」。
甘草解毒,这主要来自于这味药的甘性、土性。
土壤可以中和各种毒性,尤其是经过时间的作用,千百年来,祖宗种的地,我们还在种着,土壤和海洋一样,都是长期动态平衡的有机物群落。
各种药,加入甘草以后,可以让药性温和,缓而达之。同时又能调和诸药,互不冲突。
所以,甘草在中药里又称为“国老”,也就是朝近中侍奉过两三代君主的老臣。
这种人,在故事中,多半是「和事佬」,总是在排解纷争。
一帖方中加了甘草,它就会像个和事佬一般,居中做协调人,让桂枝做桂枝该做的事,芍药做芍药该做的事,各尽其分而不相争。


4、生姜
生姜可以「强御水气」,把身体诸系统中多余的停湿停寒打掉。
所以有些体质寒的人吃白菜会没力气,炒白菜时放一点姜就没事。
生姜的药性比较「散」,可以用在补药中,本身却不是补药。李东垣就劝人「夜不食姜」,因为会散气。
生姜放在这付药中,可以散寒湿。桂枝芍药让身体血液更好的循环起来,而生姜让身体的寒湿发散出去。如果没有生姜,桂枝在动脉中的药性就一直沿着血管冲到底,而不能把寒邪打出体表。
必须有生姜「横开、散」的药性,才能把桂枝的力量通到分支微血管及脉管之外,到达风邪所在的「卫分」肌腠之间。


5、大枣
大枣肉黄皮红,又甘润多汁,补脾而又能兼入心补心,是养营血的好药。


囫囵吞枣的故事大家都记得,大枣补脾胃,同时可能因为甘甜容易坏牙齿,所以故事里的人机械地认为要囫囵地把枣吞下,才能发挥枣的优点,避免枣的缺点。
大枣是补给队员,给前线队员补充能量,同时构筑第二道防线。
大枣还和甘草一起,补津液,在出汗的时候如果不补充身体的津液,就容易产生新的问题。
大枣是一种榨不出汁的果实,也就是可以保护住水不流失,因此大枣可以和甘草一起保湿,稳住身体的水分。避免出汗时体内津液损失太多。
这五味药合在一起,主要是加快人的新陈代谢,补充人的营养,发散体表的寒湿。
3
由于加快了血液循环,因此会出一点汗,但本身这付药不是发汗药,服用后身体出点小汗病就好了。不要捂厚被子出大汗,大汗伤津液。
这付药没有针对什么具体病毒的药,但是却把感冒解决了,实际上是让人自身变强,然后人自己把感冒战胜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思维。
所以说,桂枝汤其实是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的一剂补药。
伤寒论提到不必尽剂,就是说你开了几贴药,不用非得把药服完,出点小汗就可以了。
如果之前感冒已经深入了,这种药服用后,可能还会有咽喉和鼻子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用别的药或者自己调理肠胃等待身体自己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种情况,小儿服药后,流了点鼻血,其实没有关系,是营卫打通了。
伤寒论原文也提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自衄就是自己流鼻血的意思,虽然这一条是无汗,此情况不一致,但确实都是自愈的表现。
由于小孩阳气比较充足,用加快血液循环的方法来治感冒,流点鼻血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害怕。
与西医治感冒关注感冒病毒不同,中医关注的是通过补脾胃(生姜、大枣、甘草)和加快血液循环(桂枝)来增强人的自愈能力。
同时是一种整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需要考虑感冒病毒的具体分型。
桂枝汤这个药方,根据病症,还有很多调整变化,比如加桂、加芍药、去芍药、加附子、加人参等等。
芍药和甘草单独出来,组成的芍药甘草汤,可以治静脉曲张、脚挛急、筋脉不舒等、被后人称为“去杖汤”,就是用拐杖走路的人长久服用可以扔掉拐杖。
当然不是所有的脚疼都能用这个药方。这些调整变化,因人而变,因症而变,这也是中医的思维。
所以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要看人的脸色、舌头、脉象、要听病人描述自己的病情,还要了解病人吃饭情况,出汗情况,大小便情况。

这都是为了根据这个人的症来制定针对这个人的方,是一种个体化治疗。而不是给你一个通用的药方。



< 前一个:两个救命药:一个被过度神化,一个被基本冷落,准确使用才能“救人于顷刻
> 后一个:阳了老咳嗽?有个奇穴,专调咳嗽有痰,灸它咳嗽少一半!也可热敷
Copyright © 2022 中医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2345678  XML地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